形态描述
头顶褐色,但端部两侧脊间黑色,脊黄褐色。头顶“Y”形脊主干及前胸背板中脊黄白色,形成一条鲜明的淡色背中线。额、唇基和颊黑色,各脊皆黄褐色。触角、胸足和前中胸背板褐色,有的在前胸背板中脊后段及中胸背板中脊两侧具黑褐色条纹,各足基节大部分黑褐色。胸部腹面黑褐色。前翅大部分黑褐色,翅基部淡黄褐色,端缘和后缘基部约3/5为黄白色,翅脉与翅面同色。腹部包括雄生殖节、阳基侧突、膈及臀节腹面皆黑褐色,但生殖节侧缘缺刻下方黄白色,致左右形成一括弧形浅色斑,臀节背面和臀突黄褐色。
雄虫前翅基部、端缘和后缘基部3/5黄白色,后缘端部2/5黑色,从前缘基部斜伸至后缘端部2/5有一黑褐色大斑,其边缘界线模糊,其余部分为淡褐色,腹部色浅为褐色,余同雄虫。
头顶长约等于基宽,基宽微大于端宽;额长为中部最宽处宽的2.1倍;触角第1节长为端宽的1.6倍,第2节为第1节长的1.5倍。前胸背板宽于头部包括复眼(1.1:1)。后足胫距后缘具齿约14枚。
雄虫臀节短筒状,后面观,基缘凹,臀刺突退化,但可见其印痕;尾节侧面观,腹缘长于背缘,背后角钝圆,后缘缺刻位于中上方;膈较宽,背缘中部凹缺呈一小“V”形,膈面中域具突起;阳茎管状,基半部粗,内、外缘波曲,端半部细,急剧弯曲,具一些不规则排列的小齿,顶端稍上翘;阳基侧突长,内缘弧凹,外缘波曲,外端角圆,内端角延伸成一突起,并向侧面弯转。
短翅型:体长雄1.9mm,雌2.2mm;翅长雄1.0mm,雌1.2mm,前翅伸达腹部第5节后缘。
观察标本:2♂♂、3♀♀,江苏南京,1985.IV.21,沈建明、胡春林;1♂、1♀,江苏吴县,1981.Ⅶ.31,丁锦华。
雄虫前翅基部、端缘和后缘基部3/5黄白色,后缘端部2/5黑色,从前缘基部斜伸至后缘端部2/5有一黑褐色大斑,其边缘界线模糊,其余部分为淡褐色,腹部色浅为褐色,余同雄虫。
头顶长约等于基宽,基宽微大于端宽;额长为中部最宽处宽的2.1倍;触角第1节长为端宽的1.6倍,第2节为第1节长的1.5倍。前胸背板宽于头部包括复眼(1.1:1)。后足胫距后缘具齿约14枚。
雄虫臀节短筒状,后面观,基缘凹,臀刺突退化,但可见其印痕;尾节侧面观,腹缘长于背缘,背后角钝圆,后缘缺刻位于中上方;膈较宽,背缘中部凹缺呈一小“V”形,膈面中域具突起;阳茎管状,基半部粗,内、外缘波曲,端半部细,急剧弯曲,具一些不规则排列的小齿,顶端稍上翘;阳基侧突长,内缘弧凹,外缘波曲,外端角圆,内端角延伸成一突起,并向侧面弯转。
短翅型:体长雄1.9mm,雌2.2mm;翅长雄1.0mm,雌1.2mm,前翅伸达腹部第5节后缘。
观察标本:2♂♂、3♀♀,江苏南京,1985.IV.21,沈建明、胡春林;1♂、1♀,江苏吴县,1981.Ⅶ.31,丁锦华。
生物学
寄主:羊茅Festuca sp.、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inn.、梯牧草Phleum pratense Linn.、荩草Arthraxon hispidus (Thunb.) Makino。
国外分布